close

魯有直長竿入城門者,初豎執之,不可入;橫執之,亦不可入。既無所出。俄有老父至曰:「吾非聖人,但見事多矣。何不以鋸中截而入?」遂依而截之。
─邯鄲淳,笑林,古小說鈎沈本。

 

人物:
魯人:只有動作、行為,無台詞。
老人:可視為一旁觀者,有台詞。
本篇出自於《笑林》,是中國第一部笑話集,作品中的文章多是反映人情世態、諷刺悖謬言行。本篇即是諷刺愚蠢行為的代表作。
雖然可能無法重現作者一開始所要表達的諷刺效果,筆者用以自已的理解方式敘述。首先魯人執了一長竿要進城門,這個長竿可以理解成砍下後的原始模樣,未經切割處理。魯人將這長竿維持原始模樣扛進城,想必有其用途,若不是如此,依照常理應當截鋸成適當的長度方便攜帶進城。以上推測皆是筆者自己腦補,接著要進入本篇的事件:魯人帶著這長竿不論橫豎都因為竿太長無法進城,於是魯人無計可施。看來魯人腦袋不夠靈光,如果將長竿倒下,竿頭朝城門就可以直來直往的進入了。(不小心又腦補了)
這時出現了一位老人,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旁邊看很久才出手相救,看老人說話的模樣挺謙虛的,直接給了建議:何不鋸斷?魯人彷彿見到曙光般聽從了老人的建議鋸斷竹竿進城囉。
這篇不僅要諷刺魯人得不經大腦以及老人的貿然協助。雖然老人好意提供意見,但如果老人願意多問一句:這竹竿是要做什麼的?也許老人就不會提供這樣的建議。
雖然全篇看到魯人沒有思考的行動顯然是愚蠢的行為代表,但不能遺漏老人看似謙虛其實也十分自大的部分。

以上是小的才疏學淺的淺見,若有閱讀後希望交流意見也歡迎留言或來信:lilian800108@gmail.com

arrow
arrow

    亮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